
决定企业执行力的八个关键
对企业来说,执行力往往比战略更加重要。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决定企业执行力的八个关键的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一、管理制度制定不严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团体的活动行为都应该先从制度抓起。对于企业来说,制度最好是长久性的,经过严密专业论证的。仓促出台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常修改,会失去权威性,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话说:言而有信,一言九鼎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企业的执行制度已经处于混乱当中呢?那就不妨学习一下战国时秦国的商秧。昔日商鞅变法就是针对管理者因为经常改变政策而失信于民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提及反面人物,选其首恶,找一个能够引起他人警觉的人,杀鸡儆猴;二是树立正面的典型,这个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员工。通过正反范例告诉大家公司的意图:惩罚不是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制度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工作环境,以期带动员工执行的热情。
二、制度本身不利于执行
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都会影响执行情况。例如,有些企业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但这些往往是事与愿违。
其实,企业每增加一项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会进一步增加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而其最坏的结果是员工工作时内心焦躁,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
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 ……此处隐藏443个字……就是在作业的过程中注意积累,建立自己的.作业工具模板,这会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六、监督考核机制不科学
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
前者是做了,但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这就是企业中的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问题。
后者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如今的管理中,经常被引用的不合理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就是压力拉动型的竞争制度,其具体制度通常是:采用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出等级,而这些级别将决定员工的奖金和命运。但是,这种竞争机制通常是事与愿违的,因为这套系统会形成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如果我和同事之间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那么在工作上我肯定不会协助他;再严重还会上升到各部门和团队的竞争,在企业里形成拉帮结派的官僚风气。
七、技能培训不到位
现在很多企业都重视员工的培训,从管理到技术,从技能到心态等等,无所不包。这是企业对提高员工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视,但也出现了企业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很多企业往往是培而不训。
这就导致了员工不知道在具体到工作中该怎么做,继而表现出执行力不足。一个企业培育员工应该不仅仅讲怎么骑马,还要进行示范,再把他扶上马,最后再送一程,以确定员工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现高效低错。
八、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
出现这一点的原因很可能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没能有效地取得大家的认同。企业文化不同于其他因素的地方在于,它不是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改变执行者的行为,而是通过影响执行者的意识进而改变他的心态,最终让执行者自觉的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