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发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由于这些因素较为抽象,因此通常只能通过主观性评价来考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激发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你希望部属积极主动,而非等你发号施令;你希望他们能够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为公司着想。问题是,为何他们就不这么做?为何你无法指望团队成员发挥他们的功能?你为什么常觉得自己在孤军奋战?
一、员工不积极主动的可能原因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这个问题的背后,通常有五项原因:
1.你没有开口要求。近些年来大环境严峻,大多数员工人人自危,生怕一个错误的举动,就让自己饭碗不保。为了趋吉避凶,许多人会倾向于采取保守姿态,以躲避雷达侦测,不求步步高升,只求安全过关。虽然他们仍会尽忠职守,但这和企业希望的创新、前瞻,实在有一段距离。
2.你没有培训员工如何积极主动。
一群技能完善但工作态度却不佳的员工,就有如空有一身好武艺,却没有战斗意志的士兵。然而,很多企业的培训过度偏重技能面,而忽略了对员工态度方面的教育,未能在员工身上引导出主动的行为模式。企业应该将“积极主动”这个职能,纳入训练的范围,让员工了解公司期待他们展现什么样的行为与态度。
3.你没招揽积极主动的人才。
招聘人才时,你都注意哪些细节呢?别只看应聘人选的经历 ……此处隐藏420个字……工。可以从两个点切入,分别是履历表与背景调查。以履历表来说,不从应聘者最近的丰功伟业开始,而是从他最早期的工作来看。要了解这些人选是否做过基层的苦差事,或刻苦耐劳的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判断这名员工是否懂得如何在逆境中生存。而背景调查则是为了确认人选在先前公司的表现。当你向该应聘人选的前任主管询问他的表现时,要问对问题,才能得到需要的信息。如可以提以下这样的问题:“一位优秀人才的离去,总会留下一个需填补的空洞,那么这个人的离去,会在你的'公司造成多大的空缺呢?”这类的问题可帮助你了解,他对之前的工作贡献和影响力有多大,他的离去对组织来说是多大的损失。
2.明确表达对员工行为的期望。人才加入公司之后,明确地让他们知道,自己期待员工能自动自发采取行动,而不是在一旁待命。唯有清楚表达自己究竟有些什么期望,对方才能理解。因此,不厌其烦地在各个场合,以各种方式反复传达同样的信息。同时,应该将“积极主动”这项技能,纳入培训课程当中。公司希望员工积极主动,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叫做积极主动?公司必须更清楚地说明,也许是希望他主动开拓潜在客户;也许是在客户没开口前,主动提供服务。
3.把公司与员工的利益连起来。为了培育出员工的经营者态度,公司可以设计一套奖励制度。以某公司来说,该公司设计出一套称为“终生佣金”的制度。这里的“终生”指的是,一项生意关系的从始至终,而非员工的一辈子。当员工为公司带来潜在客户,只要该员工未离职,都可以从中获得百分之五的奖金。
三、小结
当公司有了这样具备经营者态度的员工,领导人不再是分身乏术、疲于奔命的主管,而是犹如有了分身术。团队不再是由你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支积极上进、目标一致的经营者大军,士气自然锐不可挡。